商品別名 |
佛像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佛之形像。廣義含菩薩、羅漢、明王、等像。其像雖有雕塑像、畫像(繪像)二種,然僅雕塑像稱佛像,畫像則稱圖像。
印度古代認為雕畫佛像乃是冒瀆神圣之事,故山琦(梵Sa^nchi^ )等之古雕刻,僅止于以佛法、菩提樹、佛足跡等標記象征佛。其后,隨大乘佛教之興起,佛像之雕刻始盛行,故諸大乘經(jīng)典中有甚多關于造像因緣及其功德之記載。
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在世時,是反對印度社會婆羅門教的偶像崇拜的。在佛教產(chǎn)生后的六間,佛教信徒一直遵循釋迦牟尼生前的教訓,不立偶像崇拜。在印度史上,直到公元一世紀前,并未見有佛的雕塑像和繪畫像出現(xiàn)。
這一時期的佛造像越來越“胖”了,五官線條日漸柔和,頭部肉髻出現(xiàn)了淺雕式的螺型發(fā)紋。雖然臉部越來越胖,但是佛像身材還是非常修長的,肩寬腰細,但絕不是現(xiàn)代人喜歡的“倒三角”體型,而是整體看起來呈圓筒型,因為造像上身敷搭雙間式外衣,下身著裙,衣服輕薄貼肉,衣紋線條簡潔。從側面看,造像的腹部略向前凸起。
———— 認證資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