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濕地松杯苗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水分管理
濕地松喜濕不耐漬,要求土壤排水良好。在其生長的立地內(nèi),其根系能在高的地下水位線生長好,須根在土壤水分接近飽和狀態(tài)時能有效的吸收水分,幼齡濕地松在林地土壤含水量接近飽和時生長佳,成年母樹表現(xiàn)也是如此。一般7~8月為濕地松水分管理重要的月份,如遇干旱,應及時抗旱。同時在坡地撫育要沿等高線兩邊擴穴,外緣筑成土埂,以利蓄水。
濕地松蒼勁而速生,適應性強。中國已引種馴化成功達數(shù)十年,故在長江以南的園林和自然風景區(qū)中作為重要樹種應用,是很有發(fā)展前途的。可作庭園樹或叢植、群植,宜植于河岸池邊。用于造林一般8-12年便可成材。
濕地松為速生常綠喬木,原產(chǎn)于北美東南沿海、古巴、中美洲等地,喜生于海拔150-500米的潮濕土壤。濕地松樹姿挺秀,葉蔭濃,宜配植山間坡地,溪邊池畔,可成叢成片栽植,亦適于庭園、草地孤植、叢植作庇蔭樹及背景樹。作風景林和水土保持林亦甚相宜。
溫床管理:溫床管理要認真負責,關(guān)鍵是嚴格掌握好溫度和濕度。要求種子發(fā)芽頂出砂面以前,砂內(nèi)溫度保持在30~350C之間,砂面溫度不超過350C;種子發(fā)芽頂出砂面以后,砂內(nèi)溫度保持在25~300C之間,砂面溫度不超過300C,以防止幼苗根頸灼傷,造成倒伏死亡;濕度控制以砂面不發(fā)白為宜;砂內(nèi)和砂面溫度和濕度不宜相差過大。溫度超過時要及時噴水或?qū)⑺芰媳∧深^掀開通風降溫,特別是種子發(fā)芽頂出砂面接近移芽階段,晴天午時前后,砂面發(fā)白即為濕度過低,要及時淋水并采取遮陽措施;正常情況下,每天噴水3~4次,晴天高溫多噴,陰雨天少噴或不噴。發(fā)現(xiàn)病苗立即拔除并噴0.1%“新潔爾滅”溶液,以防病菌擴散。
濕地松
一、適地適樹 濕地松是強陽性樹種,在深厚肥沃的土壤上生長迅速,因此,宜選擇低山、丘陵、崗地、坡度25度以下、背風向陽、土層較深厚肥沃的地塊。亦可通過細致整地來改地適樹。
二、細致整地
1、林地清理:為了便于整地、栽植和幼林撫育管理工作的進行,為新造林創(chuàng)造有利的生長環(huán)境,進行造林地的清理,將造林地上的所有雜灌、藤、草等全部砍倒,并選擇有利天氣進行焚燒煉山。
2、整地:主要通過翻土、松土和冬天凍垡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zhì),從而改善幼林成活生長的條件。整地時間一般要在造林前3個月,我市一般要求在上一年的12月底前完成,以便充分發(fā)揮整地底蓄水保墑作用。整地方式方法:
(1)全面整地,就是在造林地上全面翻墾土地,一般深度30厘米左右,適宜于坡度較小的低丘、崗地和灘地。
(2)塊狀整地,即在栽植點小塊開墾,其規(guī)格約為60×60×40厘米;
(3)帶狀整地,即在整地帶之間保留一定寬度的生草帶,適宜于坡度較大的山坡地,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實際操作即沿等高線吊槽,規(guī)格約為70×40厘米。整地要求表土和心土分開,雜根和大的石塊揀盡,整地翻出的土壤經(jīng)過一段時間充分凍垡后方可回土,回土時要先回表土,后回心土。
濕地松
林地施肥可以改善土壤養(yǎng)分狀況,提高林木生長量,縮短成材年限,尤其是幼林期間施肥可提早郁閉,通常結(jié)合整地在回填土時進行,每穴施復合肥0.2~0.3斤。 六、造林
1、造林地選擇:宜選擇低山丘陵或低中山中、下部,坡度30度以下,背風向陽,土層較深厚,肥沃的地方。
2、整地方式:以塊狀整地和帶狀整地為主,若采用塊狀整地,其規(guī)格約為50×50×30cm。
3、栽植技術(shù):培育短周期工業(yè)用材林,株行距1.5×2米或1.5×1.5米,即每畝222株或296株,培育一般用材林,株行距2.5×2.5米或2×2.5米,即每畝100株或133株;培育母樹林或種子園,株行距4×4米或5×5米,即每畝42株或27株。
造林季節(jié)多在冬、春兩季。選擇陰天或細毛雨天氣栽植。要求隨起苗隨栽植,栽植時適當截根,保留根長15厘米左右,可適當深栽,并使苗正根舒,分層填土打緊,上蓋細土呈弧形。
九江祥瑞綠化種苗有限公司 3年
———— 認證資質(zh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