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木荷苗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木荷生長習性:對泥土適應性很強,酸性土如紅壤、紅黃壤、 黃壤上均可發(fā)育,但以在肥厚、潮濕、松散的沙壤土發(fā)育。一年生苗高30 ~ 50cm便可出圃造林。造林地宜選泥土比擬深沉的山坡中部以下地帶。木荷易自然下種更新。抽勃強,也可抽芽更新。木荷為亞熱帶樹種,適生于年均溫度15 ~ 22°C ,年均降雨量1100 ~ 2000毫米的地域。喜光,幼苗本事萌;喜暖和、潮濕情況,本事輕霜及短時間-3°C高溫;忌水濕;對泥土適應性很強,但在深沉、肥美排水的酸性沙質泥土上發(fā)育敏捷,在堿性十壤中發(fā)育不良。在亞熱帶常綠林里是建群種,在木荷播種繁殖為主,每年10-11月,蒴果呈黃褐色,微裂時采集。蒴果采回后先堆放3- 5天,然后攤曬取種,篩選后干藏。
生長習性
喜光,幼年稍耐庇蔭。適應亞熱帶氣候,分布區(qū)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年平均氣溫15-22℃。對土壤適應性較強,酸性土如紅壤、紅黃壤、黃壤上均可生長,但以在肥厚、濕潤、疏松的沙壤土生長良好。
一年生苗高30-50厘米即可出圃造林。造林地宜選土壤比較深厚的山坡中部以下地帶。木荷易天然下種更新。萌芽力強,也可萌芽更新。
林帶設置
根據(jù)森林防火需要控制的面積和地勢等情況,設置具有防火能力的閉合網(wǎng)絡。主防火林帶,主要布設在新造用材林基地周圍地界上;副防火林帶,布設在面積較大、連片林地山脊上,以控制森林內(nèi)部火災的蔓延。林帶兩側開設人行道,便于護林巡邏和經(jīng)營管理;田邊防火林帶,布設在林地與較大片農(nóng)田交接處,目的是預防農(nóng)用火種引起山林火災。防火林帶保護對象主要是杉木和松類針葉人工林,這些針葉人工林一旦發(fā)生火災,往往形成林冠火,而對于防火林帶寬度、性能的要求是既能防地表火,又能防林冠火。因此主防火林帶寬應在15米以上,副防火林帶寬應在10米以上,田邊防火林帶寬在8米以上,如遇陡坡、風口風道或針葉樹較高地段,防火林帶還應適當加寬3-5米。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