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guī)格8cm
刺槐是常見的一種槐樹,別稱洋槐、刺兒槐、德國槐等,在生物學(xué)分類上屬于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薔薇目、豆科、刺槐屬落葉喬木,原產(chǎn)于美國,具有的觀賞價值,常栽培作庭蔭樹、行道樹、綠化樹,在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也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形態(tài)特征
刺槐是落葉喬木,高10~25米;樹皮灰褐色至黑褐色,小枝灰褐色;羽狀復(fù)葉,小葉2~12對,常對生,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卵形,先端圓,基部圓至闊楔形,全緣;總狀花序花序腋生,花多數(shù),花萼斜鐘狀,花冠白色,旗瓣近圓形,翼瓣斜倒卵形;莢果線狀長圓形,褐色或具紅褐色斑紋;種子近腎形,褐色至黑褐色;花期4~6月,果期8~9月。

刺槐原產(chǎn)美國東部的阿巴拉契亞山脈和奧贊克山脈,17世紀后傳入歐洲各國,溫帶地區(qū)的亞洲、歐洲、北美洲都有廣泛栽培。1877~1878年引入中國,20世紀初,又從歐洲(德國)大量引種?,F(xiàn)分布于北緯23°~46°,東經(jīng)86°~124°的廣大地區(qū)。江蘇和安徽北部、膠東半島、遼東半島、華北平原、黃河故道、關(guān)中平原、陜西北部、甘肅東部等地都有大量栽種,這些地方也是刺槐蜜源的基地。刺槐喜光,耐干旱瘠薄,適應(yīng)性強,在年降雨量500~900毫米,土壤濕潤、肥沃的地方都能很好生長。北京刺槐開花期為5月上旬;江蘇北部和安徽北部為5月上中旬;膠東半島5月中旬至5月下旬;鄭州4月下旬至5月上旬;石家莊5月上旬;遼東半島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初;陜西關(guān)中平原5月上旬,寶雞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陜西延安5月中旬至5月下旬;甘肅南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天水北部5月中旬至5月下旬;秦嶺為5月下旬至6月初。

刺槐的栽培管理
刺槐用播種、扦插、插根、分案和嫁接等方法繁殖,但以播種為主。移植在秋季落葉后至春季芽萌動前進行,不需帶土球,棵根沾泥漿移植。因根系淺,平時管理中注意樹冠修剪,以減輕壓力,并立支柱,增強抗風能力。
刺槐萌芽力和根菇性都很強,受損傷后易萌發(fā)。保持水土能力很強,壽命較短。淺根性,側(cè)根發(fā)達,但多分布在20-30厘米的表土層中,在水溫和風口處易被吹倒和折斷。

刺槐屬于豆科刺槐屬植物,它不屬于國家保護植物,它是一種喬木,而且擁有豐富的木質(zhì)化細胞,莖也相對比較堅硬,所以它屬于木本植物。另外,刺槐是有真正意義上的花的,所以它屬于被子植物的一種,一般情況下在每年的4月份到6月份會開花。刺槐生長習性刺槐是不耐寒的,一般適宜它生長的溫度是15攝氏度到25攝氏度之間,如果是冬天養(yǎng)護刺槐的話好是給它做一些保暖的措施,這樣才能它能安全越冬。刺槐生長地方刺槐是比較喜歡溫暖的環(huán)境的,所以適合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生長,而且它是有一定的抗旱能力的,目前主要分布在甘肅、青海、內(nèi)蒙古、新疆、山西、陜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區(qū)。

刺槐一般是綠色的,但是到了冬天就會落葉,它一般能長到10米到25米高,樹皮是灰褐色或者是黑褐色的,有很多分枝,葉子主要是橢圓形的,它的根系發(fā)達,是一種很常見的行道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