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青花海水云龍紋缸,尺寸:直徑16.5厘米,估價:RMB 200,000 ~ 300,000,成交價:RMB 575,000 ,成交時間:2012.05.27,拍賣公司: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2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同治年制”楷書款。
該器唇口,圓肩,鼓腹,斂脛,矮圈足。通體施白釉,澀胎玉璧底,中心落青花“同治年制”四字雙行楷書款。缸內壁光素無紋,腹部用青花繪有行龍戲珠紋,間以云紋,近足處繪海水波濤紋。只見一龍回首,一龍追逐,形態(tài)兇猛,毛發(fā)上豎,繪畫構圖繁密,青花線條凹陷深入胎骨,釉面平整光潤,發(fā)色濃艷深沉,此器原型為宣德年間,清代多有仿造,功用為書房陳設和書案上放置毛筆或其它用具所用,故又稱案缸。
清同治瓷器鑒定——紋飾主要紋飾有:云龍、夔龍、龍鳳、蝙蝠、八寶八吉祥、仕女嬰戲山水、花鳥、人物故事、松石鹿鶴、芭蕉洞石、海水異獸、雉雞牡丹、松鼠葡萄、歲寒三友、麒麟送子、狀元及第、三陽開泰、五子登科、壽山福海、萬壽無疆、八仙賀壽等。
同治時期民窯粉彩,一般而言,胎體有的輕薄,有的厚重,兩種均較粗松;以指輕扣圓器的胎體,發(fā)出的聲音較尖,似金屬銅聲,此為清末瓷器的共同點。施釉稀薄,呈瑩白色,質粗松軟,釉面不夠平整。制作不規(guī)整,厚胎者更為粗糙笨拙。色料中因施加粉質較多而顯濃厚。有的延續(xù)前朝傳統(tǒng)施綠釉里,因色澤濃重,施彩較厚,釉面不夠平整,呈波浪釉,但因無細小的皺紋而時代特色。紋飾筆法稚拙,布局凌亂,缺少生氣。
清同治年間的粉彩,不少器物紋飾多用紅彩,而紋飾中所用紅彩暗淡凝膩;表面不夠光潤,是清代晚期紅彩的特點,這也是區(qū)別新仿同治粉彩瓷器的重要標準。同治粉彩蝴蝶白菜紋瓶,其紋飾的內容和繪畫技法具有同時期的典型特點,胎體粗糙,厚重笨拙,粉彩色料中因粉質較厚而顯濃厚,紅彩顏色較淡,表面不夠光潤,有些顯臟;而綠彩厚則色深,薄則色淺,色深者顏色泛黑,色淺者顏色泛黃。
眼下拍賣場所見標為康熙青花者,有不少實為光緒朝的瓷品,須特別小心。區(qū)別的要領在于:光緒朝瓷雖然呈色逼真,但其釉色較白,青花有漂浮感,胎釉較粗松,足底常見露胎較寬且粗。器底光滑平整,不見康熙朝器器底所常見的點點黑疵和旋痕。器物分量較輕,缺乏康熙朝瓷的那種厚重、沉著、粗獷和古樸之氣。青花渲染雖也有濃淡之分,但層次感肯定不如康熙朝。同樣,光緒朝仿乾隆朝之器,雖也幾可亂真,但從胎釉、發(fā)色和色料的沉著程度小心鑒別,還是可以看出異同的。一般來說,光緒器形制不如乾隆器,胎釉和底足都較差,有的有堆釉感,施彩色澤往往過艷,而細品畫工,水平則肯定是遠遜于乾隆朝器的。以此類推,也可以識別其仿制的其他朝的瓷品。
同治皇帝在清代皇帝中在位時間比較短,而且被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所以同治皇帝一朝13年生產的瓷器比較少,同治粉彩瓷器主要他大婚燒造的瓷器以及為慈禧太后大壽燒造的瓷器,但是款識都是“同治年制”。雖然清代有同治中興,但是也改變不了清代晚期瓷器燒造工藝的沒落,樣子收藏介紹一下同治粉彩瓷器特點以及如何鑒別同治粉彩瓷器。
明清古玩鑒定
面議
產品名:明清佛像
濱州王步瓷板畫款識真品圖片
面議
產品名:王步瓷板畫
景德鎮(zhèn)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康熙青花瓷器交易
面議
產品名:康熙青花瓷器
江西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明清瓷器鑒賞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
清代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
明清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品名:瓷器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