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wù)項目 |
藏品出手,藏品上拍,展覽展銷,藏品鑒定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主持人 |
有 |
油畫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亞麻仁油、罌粟油、核桃油等)調(diào)和顏料,在畫布亞麻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制作的一個畫種。作畫時使用的稀釋劑為揮發(fā)性的松節(jié)油和干性的亞麻仁油等。畫面所附著的顏料有較強的硬度,當畫面干燥后,能長期保持光澤。憑借顏料的遮蓋力和透明性能較充分地表現(xiàn)描繪對象,色彩豐富,立體質(zhì)感強。油畫是西洋畫的主要畫種之一。
揚·凡·艾克(Jan Van Eyck)
:在購買油畫作品之前您應(yīng)該清楚的知道畫家的畫工如何,所謂國畫中提到的畫如其人,油畫也能讀出,一幅作品您可以在他的畫作中讀出作者的功底、態(tài)度、以及他對畫的喜愛程度,大致的能夠感受到他創(chuàng)作作品時的感受。好的作品畫工基礎(chǔ)上是無可挑剔的。
第二:好的作品應(yīng)該是有立的話語權(quán)的,立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表達方式,在看作品本身時就可以傳達給你更多的信息,而不是靠介紹或者背景去烘托。表述巧妙,畫面沒有強加給視覺更多的想法。
第三:好的作品會傳達給您更多的文化歸宿感,帶有更多的本國文化元素,而不是藝術(shù)服從于商業(yè),服從于定制。因為文化是不能仿制的,過多的附庸國外的風格元素,一位的妥協(xié)于商業(yè)是很難長久立足的。
雖然說油畫的保存時間很長,而且不容易被破壞,但是在收藏過程中也是需要保養(yǎng)的,具體來說,可以這樣做:
一 、可在畫布背面薄薄地涂上兩層預先溶解在松節(jié)油中的天然蜂蠟,能完全防止潮濕空氣的浸入而造成損害。
二 、油畫要避免陽光的長期直射,因為紫外線對色彩的破壞性很大,會造成褪色和變色。
三 、油畫切忌將兩張畫面對貼。避免氣溫升高使畫面粘連,導致油彩脫落、畫面受損。
四 、卷油畫時要使畫布朝里,畫面朝外,外面卷一層紙筒,然后再用塑料布裹上, 防止畫裂。
五 、儲存油畫的屋子注意通風和防潮,盡可能離洗澡間、廚房遠些,注意防止灰塵、油煙對畫布造成的損壞,房間內(nèi)應(yīng)保持一定的溫度與濕度。受潮的畫一定要陰干,切忌暴曬,否則畫面容易脫落。
六 、墻上掛的油畫如果落上灰塵,可以用微濕的干凈布輕輕地擦。如果 油上面有油煙,可以用淡一點的肥皂水和清水輕輕地試著擦洗,然后迅速拿海綿把畫面上的水吸干,再拿電風扇輕吹油畫表面。
七 ,如果遇到年代久、有龜裂的油畫,一定要少用水,局部干擦即可。
油畫歷史成交排名作品
1.約1500年作 Salvator Mundi oil on panel 成交價 RMB 2,984,671,250
作者: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達·芬奇是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 (意大利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的簡稱,出生于儒略歷1452年4月15日(公歷4月23日),畢業(yè)于意大利理工學院,1519年5月2日逝世,是意大利學者、藝術(shù)家。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科學家、發(fā)明家、畫家,生物學家。現(xiàn)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的全才,他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杰作《蒙娜麗莎》、《后的晚餐》、《巖間圣母》等作品,體現(xiàn)了他的藝術(shù)造詣。他認為自然中美的研究對象是人體,人體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畫家應(yīng)以人為繪畫對象的核心。
2.1930-1940年作 紅底白菊 油彩 纖維板 成交價 RMB 64,706,240
作者:常玉
畫家常玉一生大起大落,在藝術(shù)上堅持我行我素。1966年在巴黎因煤氣泄漏去世時仍默默無聞、不被賞識。而今,西方公認他為的繪畫大家。 常玉1901年生于四川南充,少時家境殷實。1919年常玉以留法勤工儉學的方式前往巴黎,與徐悲鴻、林風眠熟稔,常玉的藝術(shù)觀點卻與他們不同,他不進美術(shù)學院進修,常在咖啡館里一邊看《紅樓夢》或拉著小提琴一邊畫畫。
3.1997年作 周莊 油彩 畫布 成交價 RMB
作者:吳冠中(1919~2010)
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當代畫家、油畫家、美術(shù)教育家。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小鳥天堂》《黃山松》《魯迅的故鄉(xiāng)》等。個人文集有《吳冠中談藝集》《吳冠中散文選》《美丑緣》等十余種。
2010年6月25日23時57分,吳冠中先生因病醫(yī)治無效,在北京醫(yī)院逝世,享年91歲。
4.1964年作 29.01.64 油彩 畫布 RMB 172,412,600
5.2001年作 后的晚餐 油畫畫布 框 成交價 RMB 142,367,160
作者:曾梵志(b. 1964)
曾梵志,1964年出生于湖北武漢市,1991年畢業(yè)于湖北美術(shù)學院油畫系。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曾梵志的創(chuàng)作以其特的語言風格和敏銳的社會批判,受到評論界廣泛的贊譽,也得到社會民眾的持續(xù)關(guān)注。與此同時,曾梵志參與了一系列國際和國內(nèi)重要的藝術(shù)展事,包括首屆廣州雙年展(1992)、廣州三年展(2002)、威尼斯雙年展(2009)等,并在上海美術(shù)館、蘇州美術(shù)館、新加坡美術(shù)館、保加利亞國立美術(shù)館、法國Saint-Etienne 當代藝術(shù)博物館等藝術(shù)機構(gòu)舉辦了個人展覽。曾梵志被認為是當代中國較具代表性和國際影響的藝術(shù)家之一。
2014年2月在巴黎市立當代美術(shù)館舉辦的曾梵志法國回顧展落幕。展覽匯集了曾梵志1990年至2013年創(chuàng)作的39件作品,其中就包括他具有代表性的“面具”系列,如《面具系列6號》,還有2004年的作品《肖像》。
藏品緊急征集中,瓷器、玉器、青銅器,古玉,古錢幣,化石,隕石
收藏(電話+)
公眾號:藏品古玩交易中心
深圳珍寶齋藝術(shù)館有限公司 8年
———— 認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