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白瓷鑒賞去哪里可以買到保真藏品
服務項目 |
出手,鑒定,拍賣,展覽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定窯是長期以來人們所公認的宋代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之一,歷史學家傅振倫先生在《中國古的瓷器》一文中曾談到:世之言瓷者,以為宋世有瓷,且以定、汝、官、哥、均為宋代五大名窯,推而上之以柴、汝、官、哥、定為中國五大名窯。定窯以燒制白瓷為主,是北方白瓷的代表。經過葉麟趾先生提示、陳萬里先生、馮先銘先生踏訪,再加上墓葬塔基定窯文物的出土,學者們孜孜不倦深入研究,特別是近年窯址考古工作的開展,逐漸揭開了定窯的神秘面紗。
定窯的歷史地位
定窯是精細白瓷生產具代表性的窯場,北宋時期取代了邢窯的白瓷地位,一躍成為“天下”的產品,這些精細白瓷迎合了宋代士大夫的品味,成為他們所關注和青睞的器物。許多定瓷被征入宮廷,供皇帝貴胄使用賞玩,因此,定窯也被各地瓷窯紛紛仿效,對南北方的諸多窯場,如周邊的山西介休窯、平定窯、北京龍泉務窯等窯場,甚至江西的景德鎮(zhèn)、四川的彭縣窯等,都產生了的影響,這些窯場仿造定窯的瓷器,通常被人們稱為仿定器,由于定窯在精細白瓷生產中所具有的代表性地位,因而這些不同地區(qū)采用定窯的工藝生產的精細白瓷被命名為“定窯系”(中國硅酸鹽學會編《中國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229頁)。
定窯瓷器流布范圍很廣,考古發(fā)現東到我國東北的遼寧,北到內蒙古,南到江浙、湖南,西至陜西等地都發(fā)現有定瓷出土。即使在宋金對峙時期,也未阻斷定瓷的流通,近年來在杭州市開展的南宋都城臨安城考古的許多重要發(fā)現,如南宋太廟遺址、臨安府衙署遺址、恭圣仁烈皇后宅遺址等,南宋地層中都出土了一些定窯瓷器,許多瓷器還帶有宮廷使用的款識(馬時雍主編《杭州的考古》,杭州出版社,2004年)。甚至在埃及福斯塔特遺址也出土過不少北宋時期的定窯瓷片(三上次男《中世中國とエジプト—ト遺跡出土の中國陶瓷を中心として》,載出光美術館《陶瓷の東西交流》,日本寫真印刷株式會社,1990年,84-99頁)非洲的東海岸以及東南亞等地也都發(fā)現有定窯的瓷片,1977年南朝鮮新安海底發(fā)現了我國沉船,發(fā)現有定瓷(馮先銘《南朝鮮新安沉船及瓷器問題探討》,《故宮博物院院刊》,1985年03期,第113頁)。有的還有銘文,說明定窯的產品行銷海內外,戰(zhàn)爭和大洋都沒能阻當住定瓷的吸引力,可見在內外貿易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新中國成立后,各級非常重視定窯遺址的保護工作。1956年,河北省人民將定窯遺址公布為文物古跡保護單位。1985年,曲陽縣人民在定窯遺址設立了保護機構“定窯遺址文物保管所”,修建了的重要遺跡保護展示棚。1988年,公布定窯遺址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了保護范圍。
定瓷之美
定窯白瓷唐代時就堪與邢窯媲美,宋到金是定窯的鼎盛時期,定窯的白瓷工藝達到的水平,定瓷的燒成溫度一般在1300oC以上,一般成瓷的1250oC,所以定瓷比其他窯燒出的瓷胎更堅致。定瓷的胎料經過精心加工,因此產品燒成后胎質細膩溫潤。定窯燒制白瓷為主,由于釉料中氧化鈦含量較高,加之用氧化焰燒成,故釉色多白中泛黃,呈現出象牙般的質感,給人以柔和悅目、溫潤恬靜之美感,因此也被人譽為:中和之美。
白瓷乃彩瓷之母,定窯除燒制白瓷外,還兼燒白釉黑彩、黑釉、醬釉和低溫鉛綠釉、鉛黃釉兩色釉彩瓷等,定窯還生產三彩器物。黑醬、芝麻醬色釉瓷即是文獻記載的“黑定”和“紫定”,更受時人的歡迎,價格皆白定。
定窯瓷器的裝飾手法多樣,主要有塑貼、刻花、劃花、印花和描金花等。此外,定窯模制器物,剔花、黑剔花也有少量生產,以金代的裝飾手法豐富。定窯紋樣有花卉紋、蓮瓣紋、海水紋、云龍紋、禽鳥、游魚、走獸等,豐富多樣。其裝飾構圖簡練,線條明快,層次分明,紋樣清晰,圖案布局富于變化,一格。定窯裝飾技法中,印花為人稱道,在宋、金時期所有使用的印花裝飾的瓷窯中,定窯以高超的技藝占,被推為印花之冠。所見傳世的印花花鳥圖盤,內壁上的兩孔雀之間以一枝牡丹相隔,盤心配以鴛鴦牡丹,圖案優(yōu)美宛如一幅布局嚴謹的織錦畫。印花龍紋標本窯址多見,造型多數為盤,盤內滿印云紋,盤心印一條姿態(tài)矯健的三爪蟠龍,龍身盤曲,首尾相接,張牙舞爪,栩栩如生。
定窯瓷器的造型很豐富,除祭器、玩具和佛事用具等外,大量的產品是日常生活用具,主要有碗、盤、杯、碟、盞、盒、洗、壺、罐、瓶、枕、爐等。定窯的產品造型精美,有枕等生活用具,也有佛事用具等。如在定縣出土的一件白釉刻劃花蓮瓣紋龍首凈瓶,高達60.9厘米,通體刻花,肩部刻三重覆蓮瓣紋,上腹部刻纏枝菊紋,腹中部以下又刻有四重仰蓮瓣,堪稱北宋早期定瓷的代表作。層次明快、飽滿、優(yōu)美,有淺浮雕之立體感,是國寶級的文物之一。定窯精美的產品當屬白釉孩兒枕,兩岸故宮均有收藏。
定窯瓷器帶題款的有15種,大都與宮廷有關,15種題款中數量多的是帶“官”字及“新官”字款的,據不完全統(tǒng)計,出土及傳世的近80件,可見定窯之美也受到了官家的喜愛。
乾隆皇帝康乾盛世,同時他也是一位喜歡藝術收藏的帝王,在位期間共刊印《御制詩集》五部,也做了大量詠瓷詩,有的詩皇帝會旨令宮廷匠師將其鐫刻在器物上,部分流傳至今。據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皇帝于三十八年到四十年間,曾多次提看“定瓷娃娃涼枕”,并下令為其配制木座、錦墊,可見對其喜愛。孩兒枕是定瓷中的珍品,已知存世三件,故宮博物院一件,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兩件,造型如出一轍。此藏品深得乾隆帝的厚愛,在其詠定瓷的詩中,以孩兒枕題材為多,共計11首,僅有臺北故宮一件外底上刻有《詠定窯睡孩兒枕》御制詩:“北定出精陶,曲肱代枕高。錦繃圍處妥,繡榻臥還牢。彼此同一夢,蝶莊且自豪。警眠常送響,底用擲簽勞”(《清高宗御制詩文全集》·詩四集·卷13·乾隆三十八年)。 乾隆詠定瓷的詩計存有三十二首,可見其對定瓷之美也很鐘情。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