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琥珀是有機寶石,出產于緬甸東北部與中國云南接壤的克欽邦,誕生于中生代后一個紀——白堊紀,距今約1億年左右,由已滅絕的南洋杉科植物的樹脂石化而來,是的有機寶石。白堊紀時期,地表主要成分是白堊,也就是碳酸鈣。那個時期的緬甸處于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之間,地質活動較為強烈,是火山多發(fā)地區(qū)。在白堊紀末期的時候,由于恐龍大滅絕,地質中酸性成分較多,所以緬甸琥珀受壓力和氧化程度都較大,琥珀中的類氨基酸含量也相對較高。
一些琥珀在地下被氧化,當受熱、到一定程度后,珀體顏色會進一步加深,變得血紅,人們把這種琥珀稱之為血珀。血珀可分為金紅、翳珀、深血紅、櫻桃紅、橘紅。
珀體內包裹著昆蟲或是其他小生物的琥珀被稱之為蟲珀,所有的珀種,都有可能包裹蟲子,而緬甸蟲珀內的昆蟲則更古老一些。緬甸琥珀形成于白堊紀,距今約一億三千萬年,那時候還是恐龍猖獗的時代,地球上的物種跟現在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緬甸蟲珀中的昆蟲會更有收藏價值和科研價值。
撫順是世界的琥珀重要產區(qū),也是我國昆蟲琥珀的惟一產地。撫順琥珀是撫順西露天煤礦特有的礦產資源,品種豐富、質地堅韌、色澤艷麗、產量,主要用于制作雕刻工藝品和首飾。一百多年來,撫順琥珀一直沿襲著傳統(tǒng)的手工工藝制作,在不使用任何機械設備的條件下,琥珀藝人憑借著雙手和智慧,雕刻出了世界的琥珀工藝品。
鑒別琥珀的標準是其質地堅密、無裂紋和顏色漂亮。名貴的琥珀是透明度較高并帶有昆蟲的,依昆蟲的清晰度、形態(tài)和大小而有檔次區(qū)別,有昆蟲的琥珀用于制作戒面石和胸墜,價值很高,檔次好的可被列為寶石。金黃色、黃紅色的琥珀是上品。而裂紋較多,質地較松軟,顏色暗淡,或顏色與一般石色相仿的琥珀,沒有使用價值。
眼觀鱗片:這是鑲嵌琥珀辨認的主要方法。爆花琥珀中一般會有漂亮的荷葉鱗片,從不同角度看它都有不同的感覺,折光度也不會一樣,散發(fā)出有靈性的光。假琥珀透明度一般不高,鱗片發(fā)出死光,不同角度觀察都是差不多景象,缺少琥珀的靈氣。假琥珀中鱗片和花紋多為注入,所以大多一樣,市面常見的是紅鱗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