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好不好,關鍵看"能效"?,F(xiàn)在空調市場上"能效比"呼聲高漲,那么,什么是空調的"能效比"?能效比就是一臺空調用一千瓦的電能產(chǎn)生多少千瓦的制冷/熱量。分為制冷能效比EER和制熱能效比COP。 例如,一臺空調的制冷量是4800W,制冷功率是1860W,制冷能效比(EER)是:4800/1860≈2.6;制熱量5500W,制熱功率是 1800W,制熱能效比COP(加熱不開)是:5500/1800≈3.1。顯然,能效比越大,空調效率就越高,空調也就越省電。從學術上說,能效比是一個相對值,它隨空調運行的具體條件而變化。一般地說,環(huán)境溫度越高,空調的能效比就越低。但從產(chǎn)品標準上說,能效比又是一個。 據(jù)了解,目前,我國市場上空調平均能效比較低,僅為2.6。中國空調去年產(chǎn)量3165萬臺,已占全球總產(chǎn)量的50%以上。據(jù)估計,去年全球所銷售的空調,能效比低于2.8的約4000萬臺中有3 000萬臺以上是中國生產(chǎn)的。上銷售的空調,平均每銷售100臺,僅有3臺能效比可以達到3.0。美國現(xiàn)行的空調能效標準頒發(fā)于2000年。根據(jù)該標準,輸出功率介于2300W到4100W,即小1匹到1.5匹的空調,能效比達2.8即為合格品;能效比達3.2即達到能源之星標準;而能效比低于 2.8,不準在美國市場銷售。歐洲的能效標準,空調能效水平分為A、B、C、D、E、F、G共7個級別。其中A級高,能效比為3. 2以上;D級居中,介于2.8~2.6之間;E 級以下屬于低能效空調。目前我國絕大多數(shù)空調處于歐洲E級水平。而在日本國內的空調器的能效比現(xiàn)在一般4.0~5.0左右。
空調的氣流組織方式一般分為兩種:上送風和下送風。 下送風形式的氣流從空調機的底部送出,在機房地板下流動,比較容易分布到房間的各個角落。通過活動地板開口進入機房內冷卻設備,并從空調機的上部回風。這種送風方式是絕大部分機房所采用的氣流組織方式。 上送風形式分為上送風、正面回風、上送風、背部回風和上送風、底部回風三種方式。
格力中央空調是格力電器旗下的空調產(chǎn)品系列,專注于為商業(yè)和家庭用戶提供智能化、節(jié)能化的空氣解決方案。產(chǎn)品涵蓋多聯(lián)機、冷水機組、單元機等多個品類,采用自主研發(fā)的核心技術,如變頻控制、壓縮機和智能溫控系統(tǒng),確保運行穩(wěn)定且能耗較低。格力中央空調注重靜音設計與空氣凈化功能,適配多種建筑結構,并提供定制化服務,滿足不同場景的舒適性需求,彰顯了格力在暖通領域的技術實力與品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