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銅公的幾點要素:
1:銅公的有效部分,考慮是否可以延長,以彌補已加工掉的火花位,火花加工時是否可以直移不用旋轉(zhuǎn),同時考慮銅公是否需要輔助面以摒棄太薄,太尖,太小的做法等等。
2:避空位。通常取3-5mm,但很多時候不一定,應按實際情況定,主要一個目的就是火花加工時不會與工件有干涉,同時避空位也關系到編程時的用刀。
有的地方不能一次性加出來的銅公就拆了,所以就有了拆銅公。拆銅公就是模具設計人員將一個產(chǎn)品圖轉(zhuǎn)換成模具設計圖,根據(jù)產(chǎn)品的形狀,去確定加工方法,只有當模具的形狀設計好以后才知道什么地方需要通過車、銑、刨、磨、鉆和放電等加工到所要的形狀;當要采用電火花加工時,這時就要有電極(銅公)才可以加工了,電極相當銑加工中的一把成形刀,刀是什么樣的,加工好的形狀就同刀具的形狀相反。
銅公的加工方法一般為數(shù)控銑或線切割。當銅公上有較復雜的凹凸曲面時,只能采用數(shù)控銑削加工。有時侯,銅公不能整體加工出來,就需要把整體銅公分拆成兩個或多個銅公才能加工出來。這種為了完成模具各個部位的放電加工而把銅公各個部位分拆開來組成各種各樣的組合,分別成各個銅公的過程稱為分拆銅公。
能夠拆分整體銅公的,盡量拆分。但需要考慮加工的可行性,盡量一道工序加工完成,無法一道工序加工完成的,拆分多個銅公。但有些整體銅公比較特殊,需要多道工序加工,采用了數(shù)控銑床、線切割和銅公腐蝕銅公3道工序,這種銅公一般需要滿足產(chǎn)品精度,如果把它拆分為多個銅公,在銅公與銅公的接觸處會產(chǎn)生接痕,這樣就難以產(chǎn)品精度。
拆分后能夠加工,有時整體銅公加工困難,有加工不到的死角,或者是不好加工,所需刀具太長或太小,就可以考慮多拆一個銅公,有時局部需要清角銅公,這種銅公的加工并不困難,但一定要搞清楚打火花時的偏數(shù)及校表基準,散銅公。數(shù)控加工時,無法直接將模具型芯中畫圈的部位直接加工出來,也很難設計加工一個銅公進行電火花加工,將銅公拆后,銅公的加工就便利很多。
為增加塑膠產(chǎn)品前段時間所設計的薄片狀結構稱之為骨位。骨位既窄又深,很難直接加工出來,一般都須設計骨位銅公。骨位銅公加工時容易變形,加工時要用新刀,刀具直徑要選小些,進刀量不能太大,加工時可以先將長度方向尺寸加工到位,但寬度方向尺寸可留大點余量(如1mm),然后再加工寬度方向,加工時兩邊同時走刀,不要環(huán)繞整個外形走刀。而且每刀進刀深度為0.2~1mm,進刀深度不宜過大。
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