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探究起中國硯臺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原始社會人類打造工具的研磨器了,作為與筆、墨、紙并稱“文房四寶”,中國歷代的文化人對硯臺的珍愛,可以說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坛?、賞硯、藏硯,作為一種時尚的風氣,硯臺隨著社會歷史的演變,濃縮了中國各個朝代文化、經濟乃至審美意識的各種信息。對現代人來說,古硯臺完成了由實用品到藝術品的轉化,因而也造就了它特的收藏理財的價值。
隨著名硯的存世越發(fā),許多硯臺的投資收藏人,開始把收藏的目標瞄準更多具有收藏價值的硯臺。比如說,明清時期,匯聚了全國能工巧匠在北京造辦處雕琢的各式硯臺,因為,經過了歷史和工藝等的文化積淀,那個時期,在硯臺材質選料、磨制工藝以及雕刻手法方面,已經到了一個相當成熟的階段,所以,全國各地都涌現出許多。民國時期,上海出產的海派寫實澄泥硯,這些都是收藏投資的熱門品種。硯臺的收藏投資,懂行是非常重要的,好的眼光往往會帶來意外的回報。為此,行家提供了一些簡便快捷的鑒別方法。一是看,看硯臺的材質、工藝、品相、銘文等。二是摸,就是用手撫摩硯臺,感覺是否滑潤細膩?;瑵櫿?,石質好,粗糙者,石質就差。三是敲,就是用手指托住硯臺,手指輕擊之,側耳聽其聲音,如果是端硯,以木聲為佳,瓦聲次之,金聲為下。如果是歙硯,以聲音清脆為好。四是洗,指的是把硯臺上的墨痕洗掉,還其本來面目,這樣更容易看清硯臺是否損傷或修理過的痕跡。注意補過的地方顏色與硯的原色有很大的差異。五是掂,就是掂一下硯臺的分量,同樣大小的歙硯,重者好,輕者次之。
老坑石形成于古生代的泥盆系,大約為四億萬年至三億五千萬年前。屬泥盆系中水成巖變質的細泥板頁巖石,礦帶運動復雜,很難形成巖石層,儲量極少。礦藏量經千年開采,幾近枯竭,加之開鑿之地崇山峻嶺、懸崖大壑、氣候多變,采集難度,比端硯、歙硯更為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