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是一種生產(chǎn)塑料制品的工具.它由幾組零件部分構成,這個組合內(nèi)有成型模腔。注塑時,模具裝夾在注塑機上,熔融塑料被注入成型模腔內(nèi),并在腔內(nèi)冷卻定型,然后上下模分開,經(jīng)由頂出系統(tǒng)將制品從模腔頂出離開模具,后模具再閉合進行下一次注塑,整個注塑過程是循環(huán)進行的。
塑料蓋板模具尺寸的建立:在確定了護坡磚的尺寸后就可以建立塑料該模具的尺寸了,大致可分為3步:1、就是對該模具進行嚴格的3D造型,根據(jù)不同的形狀在電腦上畫出一個三維實體圖像;2、然后對塑料該模具圖形進行修改,要考慮到后續(xù)的加工和制作模具的成本為首要條件,其次,對護坡磚塑料模具外部來做調(diào)整,一般塑料該模具的翻遍為25cm,這是一個標準的尺寸。3、后就是將整個塑料模具對選材后的縮水來按照比例縮放,達到后的一個精密的塑料該模具尺寸。
塑料模具設計要考慮的結構要素有:
①分型面,即模具閉合時凹模與凸模相互配合的接觸表面。它的位置和形式的選定,受制品形狀及外觀、壁厚、成型方法、后加工工藝、模具類型與結構、脫模方法及成型機結構等因素的影響。
②結構件,即復雜模具的滑塊、斜頂、直頂塊等。結構件的設計非常關鍵,關系到模具的壽命、加工周期、成本、產(chǎn)品質量等,因此設計復雜模具核心結構對設計者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盡可能追求更簡便、更耐用、更經(jīng)濟的設計方案。
③模具精度,即避卡、精定位、導柱、定位銷等。定位系統(tǒng)關系到制品外觀質量,模具質量與壽命,根據(jù)模具結構不同,選擇不同的定位方式,定位精度控制主要依靠加工,內(nèi)模定位主要是設計者充分去考慮,設計出更加合理易調(diào)整的定位方式。
②澆注系統(tǒng),即由注塑機噴嘴至型腔之間的進料通道,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和冷料穴。特別是澆口位置的選定應有利于熔融塑料在良好流動狀態(tài)下充滿型腔,附在制品上的固態(tài)流道和澆口冷料在開模時易于從模具內(nèi)頂出并予以清除(熱流道模除外)。
③塑料收縮率以及影響制品尺寸精度的各項因素,如模具制造和裝配誤差、模具磨損等。此外,設計壓塑模和注塑模時,還應考慮成型機的工藝和結構參數(shù)的匹配。在塑料模具設計中已廣泛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
近年來,塑料電鍍已被廣泛應用在塑料零件的裝飾性電鍍上。ABS塑料是塑料電鍍中應用廣的一種。ABS塑料是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的三元共聚物。對電鍍級ABS塑料來說,丁二烯的含量對電鍍影響很大,一般應控制在18%~23%。丁二烯含量高,流動性好,易成型,與鍍層附著力好。由于ABS是非導體,所以電鍍前附上導電層。形成導電層要經(jīng)過粗化、中和、敏化、活化、化學鍍等幾個步驟,比金屬電鍍復雜,在生產(chǎn)中容易出現(xiàn)問題。我們從塑料電鍍的工藝出發(fā),分析原因并找出了解決的辦法。
注塑制件由于成型工藝特點不可避免地存在內(nèi)應力,但工藝條件控制得當就會使塑件內(nèi)應力降低到小程度,能夠制件的正常使用。相反,如工藝控制不當,就會使制件存在很大的內(nèi)應力,不僅使制件強度性能下降,而且在儲存和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翹曲變形甚至開裂,從而造成鍍層的開裂,甚至脫落。所以工藝參數(shù)的控制應使制件內(nèi)應力盡可能小。要控制的工藝條件有原材料干燥、模具溫度、加工溫度、注射速度、注射時間、注射壓力、保壓壓力、保壓時間、冷卻時間等。 [2]
由于注塑條件、注射機選擇、制件造型設計及模具設計的原因,都會使塑件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內(nèi)應力,它會造成局部粗化不足,使活化和金屬化困難,終造成金屬化層不耐碰撞和結合力下降。試驗表明,熱處理和用整面劑處理都可有效地降低和消除塑件內(nèi)應力,使鍍層結合力提高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