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的滅亡和鈞官窯停燒,使鈞瓷業(yè)遭受重創(chuàng),工匠們在兵災戰(zhàn)火中亡命他鄉(xiāng),將制鈞技術帶到了全國各地。元朝統(tǒng)一中國后,為鈞瓷的生存提供了相應的條件,鈞瓷窯變藝術得以傳播延續(xù),并播火全國,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鈞窯系?!吨袊沾墒贰份d:“鈞瓷的燒造雖始于北宋,但鈞窯之形成一個窯系,主要在元代?!币杂碇轂橹行?,不但在河南有眾多的窯口在仿制鈞瓷,而且波及廣東、江蘇、浙江、江西、河北、山西等地,其仿鈞制品達到了一定水平并產生了影響。
鈞釉的乳光狀態(tài)和窯變現(xiàn)象是構成鈞瓷藝術美的兩個外觀特征。乳光狀態(tài)是指鈞窯釉那種像青瑪瑙或蛋白石一般美麗的天青色半乳濁狀態(tài),不僅使鈞釉產生一系列由淺到深的藍色,而且還賦予一種含蓄的光澤和優(yōu)雅的質感,減少因釉面?;鴰淼难G浮光。窯變現(xiàn)象是指鈞釉在高溫下熔融流動,乳濁和著色色彩發(fā)生復雜的交錯變化,而使釉色變得絢麗多彩,紫、紅、藍、白交相掩映,給人一種大自然瞬息萬變的美的感受。
鈞釉的乳光和窯變賦予鈞瓷的藝術美感和藝術效果,與鈞釉的化學組成和工藝過程分不開。鈞釉乳光和窯變的形成機理,鈞釉化學組成的特點及其與顯微結構的關系,外觀特征與工藝過程的關系,一直吸引著國內外許多陶瓷工作者從事這一方面的研究。這些有待解決的問題的探討,對于陶瓷工藝學及鈞瓷生產有重大的理論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