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同治粉彩百蝶大地瓶,尺寸:高137厘米,估價(jià):RMB 1,000,000 ~ 1,500,000,成交價(jià):RMB 1,150,000 ,成交時(shí)間:2014.06.04,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chǎng):2014春季拍賣會(huì)。
清同治青花竹石芭蕉玉壺春,尺寸:高29.2厘米,估價(jià):RMB 350,000 ~ 450,000,成交價(jià):RMB 920,000 ,成交時(shí)間:2011.11.19,拍賣公司: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chǎng):2011秋季拍賣會(huì)。
清代制瓷,自康、雍、乾三朝以來,一直是在走下坡路。尤其是清代晚期,戰(zhàn)亂紛繁,使制瓷業(yè)日趨萎縮。同治時(shí),受兵災(zāi)影響,景德鎮(zhèn)御窯廠遭到很大破壞,工匠大量流散,維持制瓷的大都是些新手,制瓷質(zhì)量大大下降。官窯瓷器中,唯專為同治皇帝大婚定燒的婚禮造器,和專為慈禧燒造的“體和殿制”款識(shí)的瓷(從咸豐到光緒都有)堪稱,其余的就不值一提了。大量的民窯器,質(zhì)量大都粗糙,更是等而下之了。
同治皇帝在清代皇帝中在位時(shí)間比較短,而且被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所以同治皇帝一朝13年生產(chǎn)的瓷器比較少,同治粉彩瓷器主要他大婚燒造的瓷器以及為慈禧太后大壽燒造的瓷器,但是款識(shí)都是“同治年制”。雖然清代有同治中興,但是也改變不了清代晚期瓷器燒造工藝的沒落,樣子收藏介紹一下同治粉彩瓷器特點(diǎn)以及如何鑒別同治粉彩瓷器。
清同治淡黃地粉彩蝴蝶八喜紋盤,高5.1厘米,口徑21.9厘米,足徑13.0厘米。盤口微撇,弧壁,圈足??谘赝拷鸩省M獗诎子缘厣弦苑鄄拭枥L均勻分布的3枝折枝花紋,盤內(nèi)淡黃釉地上以粉彩描繪38只蝴蝶,間以8個(gè)金彩雙“喜”字,“喜”字筆畫均以礬紅彩勾邊。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中心署礬紅彩楷體“同治年制”4字雙行款。清同治淡黃地粉彩蝴蝶八喜紋盤是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大婚用瓷。
同治一朝歷時(shí)13年,據(jù)清宮檔案記載,同治三年(1864年)十二月御窯廠開始燒造瓷器,此后每年未曾間斷。先后有蔡錦青、俊達(dá)、景福等奉命督陶,其中以景福較為有名。但景福之,并非因他督陶有功,而是因他承辦同治大婚瓷器不力,“燒造未能合法,以致粗糙,不堪應(yīng)”,可見官窯瓷器質(zhì)量都不行,返工的比較多,可見同治粉彩瓷器質(zhì)量差,也反應(yīng)出晚清瓷器燒造技藝的沒落,清代黃金時(shí)期一去不復(fù)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