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套人民幣停止使用長達50年之久,市價已超過300萬。國內(nèi)收集套人民幣全套的不超過10人。隨一版人民幣強勢漲值,人們開始把焦點聚焦在二版人民幣上。2002年以來,各路藏家陸續(xù)爭相在市場尋寶,二版人民幣的存世量使其觀賞、紀念、珍藏、投資價值與日俱增,收藏迅速升溫,至此已升值了二千多倍。
冠號形體上的差別。其一是票券上的冠號有大小的區(qū)別,比如:第二版人民幣1、2、3分無號紙分幣,3位羅馬冠字就有大小之分,小冠字為先發(fā)行,所以較為;其二是票券上冠號有字體的不同,比如:版人民幣"拾元鋸木犁田"票券、"壹佰元耕地工"票券、"壹佰元北海橋"票券(黃黑色)、"貳佰元佛光香閣"票券、"伍佰元正陽門"票券、"壹仟元耕地"票券等,其號碼均有兩種或兩面三種以上的字體。
流通領(lǐng)域的人民幣執(zhí)行各種職能時,在其沒有成為可自由兌換貨幣之前,一般限在國內(nèi)流通;而作為收藏品的人民幣是沒有國界限制的,可以作為任何國別收藏者的收藏對象。從人民幣的收藏表現(xiàn)出的特點可以看出,它是流通領(lǐng)域之外的一種文化活動,是中華民族貨幣文化的繼承、發(fā)展和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