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形制演變
漢代:博山爐為代表,山形蓋象征蓬萊仙境
唐代:三足金銀爐盛行,受波斯文化影響
宋代:瓷器香爐普及,汝窯、龍泉窯經(jīng)典款
明代:宣德爐達(dá)到工藝,銅爐含金量達(dá)12%
兩漢:仙山縹緲,博山爐興
漢代是香爐發(fā)展史上個璀璨高峰。漢武帝癡迷求仙問道,方士渲染海上三神山仙境,催生了象征仙山的博山爐。爐蓋層巒疊嶂,飾以仙人瑞獸、珍禽異木。點燃香料時,煙氣繚繞于峰巒之間,宛若仙境云霧彌漫。河北滿城漢墓劉勝墓出土的錯金博山爐,通體錯金,云氣紋飾精美絕倫,爐座透雕三龍出水,托舉仙山,堪稱漢代工藝與神仙思想的結(jié)晶。與此同時,豆形爐(仿青銅食器“豆”)與鼎形爐亦廣泛用于宮廷與生活。
宗教儀軌的法器:無論是佛寺的梵唄聲中,還是道觀的齋醮儀式上,香爐承載著信眾的虔誠供養(yǎng),香煙被視為“信心之使”,能達(dá)天聽。藏傳佛教寺廟中的鎏金寶瓶爐,便是信仰力量的宏偉象征。
6年